他,1945年參軍,扛着一挺機槍叱吒沙場11年,在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場留下了不朽的英姿,在槍林彈雨中,書寫着沂蒙兒女的赤子情懷。他,就是蒙陰縣岱崮鎮冶子河村的老兵閆興福。
1926年11月,閆興福出生在冶子河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。貧苦的生活,殘酷的壓迫,在他幼小的內心播下了革命的種子。
“八路軍是人民的部隊,所以要加入八路軍。”95歲的閆興福回憶起崢嶸歲月,滔滔不絕。1945年1月,他如願加入八路軍,成為一名機槍手,並於當年參加瞭解放臨沂城的戰鬥。
“衝鋒號就是命令,除了往前衝,不能有二話!”閆興福回憶,為了勝利解放臨沂城,他提前備足了子彈,戰鬥打響後,他咬着牙、瞪着眼,火力全開射向日軍,掩護着戰友向前衝。
不畏生死,前赴後繼,英勇的八路軍已經勢不可擋,日軍開始疲於招架。而就在追擊負隅頑抗的日軍時,一挺重機槍突然向我軍掃射,打得興起的閆興福沒有防備,被兩顆子彈擊穿了大腿,血流不止。戰友們立刻把他抬下了火線。
閆興福傷得很重,術後在醫院休養了一年多才康復,傷口處永遠留下了傷疤。
“為了趕走侵略者,讓老百姓翻身當主人,付出什麼代價都值得!”閆興福堅定地説。此次戰鬥,他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。
回到戰場的閆興福,依舊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機槍手。解放戰爭中,他先後參加了淮海戰役、渡江戰役等重大戰役,為新中國成立立下汗馬功勞。
1950年冬,他走下戰船,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員,奔赴朝鮮戰場。
朝鮮的冬天冰天雪地,最低氣温可達零下40攝氏度。就在這樣的環境下,志願軍憑藉“小米加步槍”,和美軍展開了殊死較量。
“苦歸苦,但我們是為國而戰,是正義之師,要打出中國人的精氣神兒!”閆興福説。
在一次戰鬥中,我軍對美軍中央高地進行攔截。因防禦工事不力,兩個班的同志先後犧牲。時任三班班長的閆興福主動請纓,帶領全班,以山嶺作掩護,調整防禦工事,硬是堅守了七天七夜。全班榮立集體三等功,閆興福榮立個人二等功。
在這漫長的七天,美軍調集大批重炮,向我方山頭髮射了1萬多枚炮彈,整個山頭幾乎被炸平。我方供給線也被破壞,閆興福和戰友們陷入斷糧境地。餓極了,他們就刨開山溝裏的凍土,尋找殘留的野菜充飢。而面對敵軍,他們的戰鬥力卻絲毫不打折扣。僅閆興福就曾一天內擊斃17人。其中,面對一股反撲的美軍,他一梭子子彈就打死7人。
1956年,閆興福從朝鮮凱旋。他主動復員,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鄉。
“水乳交融,生死與共”。回到地方的閆興福,依然和羣眾心連心,先後擔任生產隊長和村黨支部書記。他因地制宜,帶領全村發展果樹種植。直到現在,果樹種植還是冶子河村賴以發展的主產業。
復員幾十年來,他始終堅守清貧,從未對外炫耀過功勞,也從未向政府提出過要求。用他自己的話説:“和犧牲的戰友相比,我得到的已經足夠多了,還要求什麼呢?”
寥寥數語,折射赤子初心;沂蒙老兵,兵魂撼天動地。
臨報融媒記者石明興 通訊員趙麗 王少敏
來源:琅琊申通香港運費網 原創 編輯:劉玉剛